发布时间:2021-12-28 13:36 新闻热度:
正值万物始新的一天,2020年3月5日,菜鸟面向外卖等即时物流订单,于上海试点“共享快递柜”。此前一天,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,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5G网络、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。此时菜鸟的基础设施已达到全球仓库数量230+、合作运输车辆23万+、专业运输车辆609万+,快递网点遍及各地达20万+,一时间“新基建”成了业内热词。
紧随中央重提“新基建”,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浙江、福建等多个省份陆续出台新基建规划,其中智慧物流是重点方向。基于此,物流新型基础设施、冷链物流、无接触配送、无人配送等都将迎来利好。其实在2018年首次提出“新基建”规划后,物流快递企业便着力部署“物流新基建”,包括京东物流等企业,率先在5G智能物流园区、自动驾驶、机器人视觉、区块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;但时值疫情肆虐关头,冷链物流成了其中焦点。
喜忧参半,冷链如何涅槃?
此前有关数据显示,中国冷链物流市场一方面由食品冷链、医药冷链需求增长驱动,另一方面得到政策持续支持,市场前景广阔。2016~2020年,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9.2%。其中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总额达到4.81万亿元(单位:人民币,下同),冷链物流总收入达2,886亿元,同比增长20%以上,预计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突破5,500亿元。同时,伴随冷链新基建政策不断深入,冷链物流各类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,据统计,2016~2020年,中国冷链库容量年均增速10%以上,冷藏车保有量年均增速20%以上,冷链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。
一切向好的背后是成本居高不下。不久前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,中国在流通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。202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约为14.7%,比发达国家高出6个点左右,例如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腐损率不到10%,而中国这一数值约为12%,果蔬类更是高达18%。这一结果直指中国冷链供应链薄弱,冷链物流仍未脱离传统物流行业的“痼疾”,交通运输中断受阻成了当前中国冷链市场供不应求的突出弱点。
同时,中国冷链市场分布不均,一二线城市的冷鲜配送市场竞争激烈,而城乡地区的冷链市场仍有待开发。而导致易腐食品的卫生安全、包装质量与新鲜程度参差不齐,还在于当前冷链运输存储环节的作业要求仍缺乏有效管理。随着消费需求升级,人们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辐射半径、物流时效等冷链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这些要求传递到冷链产业中,就需要冷库制冷工艺和技术持续完善,生鲜存储温区也需要朝着智能化、精细化方向迈进。
Copyright @ Osk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(Suzhou) Co., Ltd. 苏ICP备2021006871号 -1